2024年上半年,咸宁高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3%,全市排名第一,比一季度提升2.8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企业23个工业行业大类中19个行业实现正增长,增长面达82.6%;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4%,其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1.35%,占总投资比重45.74%。
两组提升的数据,如同两股力量加速汇聚,强基固本、蓄势聚能,支撑咸宁高新区绘出“稳健回升、进中提质”的经济运行图。
优势产业筑牢“压舱石”
近年来,得益于丰富的水资源和绿色生态环境,食品饮料已发展成为咸宁高新区主导优势和支柱产业。每年4-7月,都是食品饮料产业生产和销售的旺季,红牛等园区饮料企业订单排满,开足马力忙生产,来自各地的物流货车排队拉满咸宁生产的饮料发往全国市场。中国红牛湖北生产基地在咸宁基地占地面积600亩,装备有六条世界领先的进口生产线,产业链配套完善,平均每天生产红牛饮料超过500万罐。7月8日,中国红牛湖北生产基地第200亿罐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产品下线生产。
据统计,2024年1-6月,咸宁高新区食品饮料产业规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7.4%,占全产业规上工业产值38%。其中,元气森林、捷通食品、奥瑞金饮料等重点食品饮料企业产值均实现两位数增长,由此带动奥瑞金包装、和嘉包装等链上企业上半年产值大幅增长。既稳住全区工业经济增长“基本盘”,又辐射相关产业为全区增长注入“稳定剂”。
红牛维他命饮料(湖北)有限公司总经理葛海一表示,“未来,中国红牛湖北生产基地将不负众望,持续推动产业链完善和升级创新,向300亿罐迈进。同时以实业带动产业,助力咸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世界级饮料生产基地’,促进咸宁‘一瓶水’经济高质量发展。”
传统产业升级“助推器”
一方面,咸宁高新区积极实施“万企万亿技改工程”,依托技术改造,推动传统产业实现焕新升级和智能化改造,赋能传统产业释放新质生产力。如南玻玻璃、金田轮胎等制造型企业,经过2023年技术改造后突破行业发展瓶颈,迎来产值增长第二曲线。
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湖北三环汽车方向机有限公司最近在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的帮助下攻克了汽车转向器的异响问题,增加了开拓市场的信心。该公司正抢抓武汉加速释放新能源整车产能机遇,力争在新赛道实现新突破。
“下一步进军开拓新能源汽车市场,公司现有的新能源配套份额是15%,技术难点攻关之后,我们有信心突破到40%左右。”湖北三环汽车方向机有限公司技术管理室主任龙正平表示。
另一方面,抢抓“两新”机遇,以“数转智改”为核心,滚动谋划储备140个先进设备更新项目,项目覆盖食品饮料、医药制造、纺织、工程机械和汽车零部件等领域。同时抓实设备供给清单,促进供需精准有效对接,有力提振生产端、消费端,将“黄金政策”转变为“黄金效益”。
走进金士达医疗(咸宁)有限公司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的产品展示区,一次性棉柔睡袋、便携全棉柔巾等“蓬松生活”各类新品集中亮相。金士达医疗常务副总经理胡红文介绍,“经历疫情考验,消费者的健康意识得到显著提升,对健康、轻松、自由的生活追求更加强烈。基于后疫情时代消费理念和市场需求变化,金士达医疗决定加大家庭护理、户外防护等品类研发生产。”目前,“蓬松生活”销售份额已占金士达医疗产品总销售额15%,并呈现强劲增长态势。
据了解,咸宁高新区2024年上半年纺织、非金属矿物、橡胶制造三大传统行业实施技改升级后产值同比增长28.1%,预计全年产值增长可达30% ,成为高新区第二大工业“增长极”。
新兴产业打造“新引擎”
1月25日,2024年一季度咸宁市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在咸宁高新区通宇卫星通讯(湖北)有限公司项目现场举行。咸宁高新区通宇卫星通信产业园一期用地约120亩,总投资约10亿元,主要建设卫星通信、毫米波、包装及相关配套产业链。项目一期建成投产后,预计年工业产值10亿元,年税收8000万元,新增就业约200人。该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可达40亿元。“卫星产业链技术是全球前沿技术。通宇通讯在卫星产业链前端有成熟产品,并且有成熟订单。我们到咸宁高新区建成项目后,将马上投产,争取早日实现效益。”通宇通讯副总裁周松表示。
2024年上半年,咸宁高新区电子信息、新材料产业两大新兴产业规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4%,对全产业规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达37.2%。新兴产业成为增长“新引擎”的背后,是有效投资这一“动力源”。咸宁高新区上半年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1.4%,其中围绕新兴产业的投资占比达41.4%;集中开工重大项目36个,其中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投资项目12个。
位于咸宁高新区的湖北世丰新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主要从事各类海绵的研发、生产,产品应用于汽车内饰、医疗防护等行业。该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专家团队指导的两项科技成果在湖北技术交易所通过鉴定,经专家指导研发的“陶瓷过滤聚酯海绵”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国产化替代,填补了国内行业技术空白。
从新建、在建的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中,可以看到资金正流向经济发展的热点领域和新兴领域,这些项目的有序推进、如期投产,是新兴动能早发力的“垫脚石”,也是提升工业经济增长后劲的“后备军”,将为咸宁高新区实现工业经济增长“全年红”打下重要基础。
未来产业抢占“新高地”
作为一块独特的科创飞地,咸宁(武汉)离岸科创园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未来产业的重要载体,咸宁高新区依托医药制造产业基础,以武汉离岸科创中心为载体,通过共享武汉人才资源优势,已成功引进黑玉科学、诺赛生命科技、因泰莱激光等优质项目。
走进位于咸宁高新区(武汉)离岸科创中心的武汉因泰莱激光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各项专利证书贴满墙面。该公司总经理蔡志祥说,“在3d打印领域,陶瓷激光3d打印还是一片蓝海,市场前景广阔”。8月1日,该公司投资1亿元建设的先进陶瓷激光增材智造研发及生产基地项目落户咸宁高新区绿色双创园并投产,每年可生产陶瓷激光3d打印机100台,可做50万件3d打印产品的样品,预计2024年产值达3000万。正是咸宁高新区良好的营商环境,该项目从签约落地到试生产仅历时四个半月,跑出“咸宁速度”,将作为高新区未来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激活园区“智造”发展新动能。
近期,“5111”人才引进工程项目认定评审活动在新揭牌成立的咸宁高新区(武汉)双创基地举行,该双创基地位于武汉光谷·芯中心二期b区1栋,是咸宁高新区首个“双创飞地”。评审现场采取“现场路演 评委问答”形式开展,来自江苏、武汉等地的6个高层次人才项目围绕技术水平、团队管理、市场前景等内容进行全面展示,由专业评委对人才和项目进行评审,力争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产才融合度高、发展前景好的创新创业和未来产业项目,实现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互促互进。
下一步,咸宁高新区将围绕增材制造、细胞治疗两大未来产业细分领域,在未来制造、未来健康、未来材料产业上下游产业链方面做足文章,争创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